• <source id="2yk0a"><tr id="2yk0a"></tr></source><fieldset id="2yk0a"></fieldset>
  • <small id="2yk0a"><tbody id="2yk0a"></tbody></small>
  • 
    
  • 來源:
    河北日報

    雄安新區為歷史文化遺存、老房子、老樹等建檔

    2018-04-17 09:11:36 來源: 河北日報

      原標題:雄安新區為歷史文化遺存、老房子、老樹等建檔

      讓新區鄉愁看得見留得住

      4月2日,容城縣大河鎮大河村的何會民將復制的60卷家譜譜系表派發出去后松了一口氣。何氏在大河村是大姓,整個家族有500多人,何氏家譜從明朝嘉靖年間就有了記載。“將來如果有個大家每年能聚在一起的場所就好了,講家史、傳家風,形成一個凝聚精神的港灣。”何會民眼神里充滿了向往。

      鄉愁也是歷史文化遺存的一部分。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是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要求。為摸清歷史文化遺存家底,今年初,新區開展了“記得住鄉愁專項行動計劃”(簡稱“鄉愁行動”),調查登記能體現新區人民共同歷史記憶的要素,涵蓋老房子、老井、老樹、劇場、戲臺、名人祠堂等。

      以傳承文脈和留住鄉愁為目的,分類別、分層次地研究保護和活化利用策略,講述百姓自己的故事,再現典型的民風民俗,打造記得住鄉愁的圖景,讓鄉愁的根脈不因城市的建設而泯滅。

      全面普查,建檔“存根”,使規劃建設與歷史文化傳承有機融合

      雄縣龍灣鎮龍北村有一棵樹齡600年的古槐,直徑約1.5米,樹干中空開裂。3月28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樹干中上部分叉后,靠近路邊的一股被撞斷,兩道鐵絲將其縛住。

      據村民張同樂介紹,小時候,這棵樹綠蔭如蓋,他和同伴們經常在這里玩耍。三年前,古樹的樹葉發干,后來又緩了過來,夏天依然很茂盛。

      鄉愁是銘記歷史的精神坐標。這鄉愁,是有形的建筑、日常的物件,也是無形的民俗或技藝。

      “鄉愁行動”是雄安新區文化建設的基礎工作和重要組成部分,為科學制定新區規劃和文化政策提供依據。業內人士指出,這也是繼文物調查之后,在新區開展的又一次全方位的鄉土文化調查登記和保護傳承活動,主要是把與老百姓生產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夠承載人們鄉愁尤其是集體記憶的物質載體列為普查對象。

      本次普查,新區三縣全覆蓋。通過鄉村普查、入戶走訪、現場踏勘、探訪老人等多種方式,“鄉愁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果,先期登記不可移動遺存592處、可移動遺存300多件(套),老房子、老井、老樹、老磨盤、糧站、供銷社、鄉村衛生院、影院、戲臺、橋梁、烈士墓等,一批承載著雄安新區人民共同記憶的遺存將陸續被建檔“存根”。第二批遺存登記正在進行中。

      據省文物局調研員劉潔介紹,本次“鄉愁行動”主要調查的歷史環境要素,是除文物古跡、歷史建筑之外的反映地域歷史風貌、構成地域特征、某一時期百姓的生產和生活風貌的構筑物和器具,具有內容種類豐富、要素形態多樣、分布廣泛、貼近生活生產等特征。這些遺存展現了雄安新區人民生產生活的文化內涵,體現著新區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鄉愁記憶。

      “新區這個新的城市要立得住,必須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毙郯残聟^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力推進歷史風貌保護,將歷史文物、文化風貌、古樹名木、歷史典故等整理成冊,納入新區地形圖和規劃編制底圖,使規劃建設與歷史文化傳承有機融合、相得益彰。

      遺產活化,護用并舉,賦予歷史文化遺存新的生命和活力

      在容城縣大河鎮,有一處3米多高的高大門樓兀自矗立著,“張市糧站”四個大字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滄桑感。院墻和一排排曾經是糧囤的瓦房依然保存完好。

      大河鎮張市村黨支部書記邢三親自看守著這座建于1952年的糧站。在糧站的院子里,邢三用席子圍起了幾個玉米囤,與糧站的老房相映成趣。

      雄安新區規劃編制研究中心(籌備)負責人夏雨告訴記者,“鄉愁行動”以傳承文脈和留住鄉愁為目的,通過保留歷史文物、古物舊景和具有集體記憶的代表性景觀要素,營造可以“生情”的景致,陳設引人懷念的“老物件”,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再現典型的民風民俗。

      根據不同類型的歷史文化遺存,雄安新區將采取不同的活化策略。遺產活化是把遺產資源轉換成為現代產品,而又不影響遺產傳承的護用并舉的治理過程。通過對歷史文化遺存的挖掘、整合、創新、傳承和利用,重新建立起遺產與現代人生活的關系,賦予歷史文化遺存新的生命和活力。

      新區有關部門制定了活化利用需要遵循的原則:保證歷史文化遺存的真實,展現歷史;結合重要建筑及開敞空間,巧妙利用,共同塑造空間氛圍;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材料在保護與活化利用中的應用;落實綠色低碳、節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從文化、文物、規劃等多專業角度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記者 張偉亞)

    責任編輯: 孫文娟
    關鍵詞:
    +1
    新聞評論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評論僅供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網立場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5192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伊人狠狠色丁香综合尤物|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蜜芽 |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香蕉国产综合久久猫咪|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人妻综合第一页 |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色婷婷五月精品综合在线 |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1尤物|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777|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