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11月18日電(李元闖 通訊員齊洺)近日,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白洋淀畔觀測、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大鴇在本地棲息、覓食,數量多達38只。這是2021年入秋以來,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中心第三次記錄到大鴇的身影。今年10月,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中心曾先后兩次觀測到單只大鴇在白洋淀區域活動,連續四天觀測到同一群大鴇在本地棲息,也預示著大鴇在白洋淀新一年的“越冬季”正式開始。從2005年冬季至今,這已是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中心連續第16個年頭觀測到大鴇在本地越冬。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大鴇。齊洺 攝
與此同時,截至11月15日,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中心通過之前的觀測、拍攝與核查、求證,從近萬張巡護圖片中篩查出“5種”未列入白洋淀鳥種資料庫的新增鳥類,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大鴇、黑鸛,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黑翅鳶,以及國家“三有”保護鳥類赤頸鴨、蒙古沙鸻。這5個鳥種,是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中心根據群眾線索先后多次尋找、多角度跟拍直到將鑒別特征拍攝清楚后,再結合該鳥種在我國的遷徙分布情況,排除迷鳥、逃逸鳥等因素,才錄入本次新增記錄的。至此,白洋淀野生鳥種總量達230種,較新區設立之前增加了24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張學農 攝
據了解,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結合科室職能,利用官方與民間協調聯動的方式,采取信息共享、分區巡查等方法,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到鳥類科研監測工作中來。2021年年初至今,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中心已經協調白洋淀攝影協會、白洋淀愛鳥護鳥群、民間鳥類觀測員等團體和個人進行了數百次的巡護觀測和拍攝取證。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黑翅鳶。齊洺 攝
雄安新區設立后,大力開展白洋淀生態治理工程,“華北之腎”功能加快修復,水質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安新縣加大白洋淀生態環境和野生鳥類的保護力度,多種保護舉措使野生鳥類的棲息環境越來越好,白洋淀野生鳥類種類和種群數量明顯增加,珍稀鳥種頻繁現身,處處彰顯了生態白洋淀的勃勃生機,為雄安新區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