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11月20日電(李雪嬌)有這樣一群人,戴著安全帽,背著三腳架,拎著測量箱,以天地為軸,以時間為線,靠雙眼記錄每一個數據,用雙腳丈量每一寸土地。他們就是工程測量師,來自中交一航局的史建昆就是其中一員。今年是史建昆擔任工程測量師的第18個年頭。參加工作以來,他從未離開過測量崗位。
生活上不講究 工作上不將就
2018年,史建昆來到雄安新區,成為20萬名雄安建設者中的一員。在史建昆參建的項目中,有容東片區截洪渠一期工程、容東片區施工期CEC工程、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裝配式道路、安大線北沿路交通通道等。4年多來,史建昆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項目,見證了雄安新區的拔節生長。
史建昆在工地現場測量。中國雄安官網毛鶴然 攝
容東片區截洪渠一期工程是容東片區城市排水、防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容城縣順利度汛發揮著積極作用。2018年4月,史建昆來到項目工地,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現實挑戰,作為測量負責人的他深感責任重大。
為了讓施工項目提高效率,順利完成各項節點任務,史建昆把大量的準備工作做在最前面,上道工序還沒完工,就開始琢磨下道工序。他白天奔波在現場,晚上就一遍遍復核相關數據,有時正趕上飯點被叫去測量,他隨便扒拉兩口飯就趕去了項目現場。對待工作的全情付出,讓史建昆將施工每個環節都熟記于心,每到一個測量現場,各種數據都能準確地從他嘴里“蹦”出來,為團隊快速施工打下了堅實基礎。
最終,經過70多天的堅守與鏖戰,2018年6月20日凌晨,容東片區截洪渠一期工程提前兩天竣工,史建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那是我來雄安參建的第一個項目,這期間很難,但大家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正因為容東片區截洪渠一期工程的成功,堅定了我扎根雄安建設的決心。”史建昆說。
平平無奇的學習“王者”
如今駐扎在雄東片區A社區綜合管廊工程現場的史建昆,已經對片區內的一磚一瓦非常熟悉了。“在一個項目工作一段時間,我們就是人體GPS導航儀,跟著我們走,絕對不怕迷路。”史建昆笑著說,測量是工程的“眼睛”,貫穿施工的整個環節,一個經驗豐富的測量工程師,腦子里要有一個3D立體圖,根據圖紙數據進行施工放樣,項目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測量人員的雙眼。
史建昆在工地現場測量。中國雄安官網毛鶴然 攝
在一次現場定位中,史建昆與同事呂俊平一同出任務。呂俊平剛把三腳架放置好準備測量時,史建昆叫住了他:“再核實一下,我怎么看著不對勁。”兩人停下來檢查了一圈,發現問題出在測量儀器的位置上,地面不平,導致三腳架的水準氣泡稍微偏移,儀器架設出現了偏差。
及時解決測量問題,精準記錄數據后,呂俊平松了一口氣,“工程施工測量事關重大,如果數據計算有問題,或者打點、放線位置不準確,那下面的工序全部白費了。多虧了史班長的嚴謹細心,避免了施工后期發生巨大損失。”
“我哪有那么厲害,只是在面對復雜的測量環境時,要多沉下心來練,學習測量技術,深入思考各種新的測量技術和方法。”面對同事的贊賞,史建昆謙虛地表示,自己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實踐、總結后,一點點提升自身技能的。
平時史建昆最喜歡的放松方式就是看學習強國了,“在工地上休閑場所偏少,有空了就打開慕課,里面很多名師授課,內容很有借鑒性。”史建昆說,現在測量設備的先進度在不斷提高,工程復雜因素也在增加,這為測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學習才能有更多提升空間。現在的他,已經在學習強國有4萬多積分了。
不稱職的父親 愛崗敬業的師傅
從初出茅廬的小蘿卜兵,逐步成長為技術能手,史建昆作為雄東片區A社區綜合管廊工程項目部測量班的帶頭人,有了一項新工作——導師帶徒。
嘈雜的工地上,史建昆帶著新手測量人員,手把手、面對面地教著:“記得檢查測量儀信號強弱,還有儀器要精確調平,一定要踩實地面,嚴格檢測和核對測量數據是否一致。”史建昆整天泡在工地里,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總是扛著測量儀器來來回回地跑,常常滿身塵土,但黝黑的臉上總是帶著微笑。“做工程有多苦,成功后就有多酷!”史建昆說,做老師,要幫同事把經驗學到手,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上去,再繁瑣復雜的工作,也總能找到方式方法。
史建昆在項目工程部辦公。中國雄安官網毛鶴然 攝
對工作的積極負責,讓史建昆少了對家庭的陪伴,但也多了相互支持和理解。“爸爸,祝你工作順利!”當史建昆看著屏幕里的兒子說出這句話時,開心地笑了。今年雄東片區A社區綜合管廊工期緊張。在測量工作量大,輪休人手不多的情況下,史建昆放棄了自己的探親假,留給了其他班組成員,自己駐扎在現場近半年沒有回家。這段祝福視頻,就是中交一航局項目部送給史建昆的一份特殊禮物。
工程測量工作需要常年在外,忙起來顧不上家。當提起家人的時候,史建昆總是一臉虧欠。“跟他們視頻時,他們從沒有一句抱怨,讓我很感動。等這個項目快完成了,一定得帶著孩子來雄安好好玩兒一趟,讓他們為我自豪。”史建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