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氫能離自己很遙遠,現在早已開慣了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寒冷的冬天再也不用半夜起來給公交車打火預熱?!边@句話說出了張家口市許多公交車駕駛員的心聲。
張彥茹就是其中一員。從汽油車、燃氣車到氫燃料電池車,張彥茹都駕駛過,作為首批駕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的駕駛員之一,她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綠色氫能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張家口市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李皓 攝
張彥茹告訴記者,不同于汽油車需要提前熱車,也不像純電動汽車充電慢、低溫損耗大、續航里程受限,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注燃料快捷,可實現-30℃低溫啟動,最大續航里程可達500公里。此外,氫燃料電池車操作省力、安靜無噪音、乘坐平穩舒適,更重要的是,它“吃”進的是氫,排出的卻是水。
眾所周知,傳統含有碳元素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燃燒后,會排放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而氫燃料電池車依靠氫燃料電池電堆中的氫氣與氧氣發生電化學反應產生電能驅動,反應過程中只生成水,從而真正實現綠色、高效、“零”碳排放。
高壓儲氫罐。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李皓 攝
那么,綠色的氫能又是從何而來?走進位于張家口氫能產業化應用示范園的張家口海珀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干凈明亮的制氫車間內,就能找到答案。
“這是電解水的主反應設備,這是電解槽,這邊是分離系統,氫氣跟氧氣在這里分離,后面是氫氣純化系統……”該公司總經理曹維峰介紹說,水在制氫車間電解后產生氫氣,經過分離純化后被壓縮儲存在高壓儲氫罐里,再輸送到加氫站,供應張家口氫能車輛使用。
輸送氫氣的管道。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李皓 攝
雖然是電解水制氫,但全程不會產生任何碳排放,秘密就在電解過程使用的“綠電”中。
張家口可再生能源非常豐富,數據顯示,當地風能、太陽能可開發規模高達8500萬千瓦,能夠為電解水制氫提供充足的綠色電力保障。當地以“綠電”制“綠氫”,為北京冬奧會提供交通保障服務,助力綠色低碳出行。
展示氫燃料公交車內部構造的模型。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李皓 攝
據了解,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張家口賽區所有交通運輸保障用車將全部使用零污染、零排放的氫燃料電池車。賽時,預計將有600余輛氫燃料電池車輛行駛在張家口賽區。為充分保障這些車輛的用氫需求,首座冬奧保障加氫站——太子城服務區加氫站已投入使用。該站承擔著核心區交通車輛氫能源保供任務,也將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綠色辦奧理念的重要窗口。
目前,張家口市已建成海珀爾一期制氫、河北建投沽源一期制氫項目2個,在建制氫項目5個,已建成加氫站6座,服務冬奧賽事,滿足冬奧期間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常運行需求。(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