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版照片:上圖為雄安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許婷婷(4月27日攝);下圖為許婷婷在公司數字道路實驗室工作(4月27日攝)。
2021年9月,許婷婷來到雄安入職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今年29歲的她擔任平臺開發工程師一職。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數字道路智能化項目中,她主要負責數字道路超維平臺的建設工作,利用該平臺可對照明、交管、車路協同、視頻監控等設施進行遠程操控。
“雖然入職才半年多,但我已經有了深深的歸屬感。”許婷婷說,夜晚走在容東道路上,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一根根桿柱、一盞盞燈、一個個攝像頭背后都是同事們共同的心血,一次次“挑燈夜戰”的場景記憶猶新。
雄安新區,一座青春之城。一批批有志青年懷揣夢想,踏上這片熱土,扎根在雄安,奮斗在雄安。一座新城正拔地而起,對青年人是歷史機遇,更是使命擔當。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雄安的未來寄托在青年身上,這些青年奮斗者也終將成為這座“未來之城”的脊梁,鐫刻下青春最美的模樣。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雄安新區黨群工作部人才工作組組長唐普亮(4月21日攝);下圖為唐普亮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辦公室與同事交流(4月21日攝)。
唐普亮2018年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后,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了到雄安新區工作。今年29歲的他先后在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黨群工作部綜合組、體制編制組、人事人才組歷練,如今擔任黨群工作部人才工作組組長,具體負責新區新人才工作、職稱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
“我覺得雄安新區是青年人成長成才、干事創業、成就夢想的好地方。”唐普亮說,從發展和改革的角度來說,雄安新區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和高質量發展全國樣板的重大戰略意義顯而易見,這個平臺也給了年輕人無限的可能性。
雄安新區,一座青春之城。一批批有志青年懷揣夢想,踏上這片熱土,扎根在雄安,奮斗在雄安。一座新城正拔地而起,對青年人是歷史機遇,更是使命擔當。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雄安的未來寄托在青年身上,這些青年奮斗者也終將成為這座“未來之城”的脊梁,鐫刻下青春最美的模樣。
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中國雄安集團城市發展公司張曉蕊(4月22日攝);下圖為張曉蕊在雄安容東片區安置房交付現場幫助群眾整理資料(4月22日攝)。
今年26歲的張曉蕊是河北張家口人,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7月入職中國雄安集團城市發展公司,先后在公司運營事業部和戰略經營部工作,三次參與雄安容東片區安置房交付保障工作。
“對我來說,這些經歷既是腳踏實地也是仰望星空。交付保障時老百姓滿意的笑臉、項目工地上一步一個的腳印是腳踏實地的安心,著眼戰略規劃、暢想新區藍圖是仰望星空的希冀。我真切感受著雄安這座城市跳動的脈搏、見證著她的生長、暢想著她長大后的模樣。”張曉蕊說。
雄安新區,一座青春之城。一批批有志青年懷揣夢想,踏上這片熱土,扎根在雄安,奮斗在雄安。一座新城正拔地而起,對青年人是歷史機遇,更是使命擔當。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雄安的未來寄托在青年身上,這些青年奮斗者也終將成為這座“未來之城”的脊梁,鐫刻下青春最美的模樣。
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中國雄安集團基礎建設公司業務經理張偉元(4月21日攝);下圖為張偉元在雄安容東地下管廊監控室工作(4月21日攝)。
張偉元出生于1992年,作為中國雄安集團基礎建設公司業務經理,現在負責雄安新區地下綜合管廊運營維護,主要內容是運維現場管理、運維制度體系建設、管廊運維籌備管理以及協調保障工作,推動管廊運維制度化、標準化的落實落地。
“雄安是一座青年之城,是一個夢想與現實結合的地方,承載著我對生活和工作一切美好的向往。”張偉元說,未來雄安新區將建設數百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網絡,這意味著“空中蜘蛛網”“馬路拉鏈”等“城市病”未來將在雄安絕跡。
雄安新區,一座青春之城。一批批有志青年懷揣夢想,踏上這片熱土,扎根在雄安,奮斗在雄安。一座新城正拔地而起,對青年人是歷史機遇,更是使命擔當。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雄安的未來寄托在青年身上,這些青年奮斗者也終將成為這座“未來之城”的脊梁,鐫刻下青春最美的模樣。
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雄安容東片區“xiao雄mall”便利店店長趙王金(4月26日攝);下圖為趙王金在便利店內工作(4月26日攝)。
在雄安容東片區玉庭泉右側的“xiao雄mall”便利店里,今年27歲的趙王金正手腳麻利地給散裝食品貼上說明標簽。190平方米的便利店里貨品豐富、陳列有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雇了店員分擔壓力,但趙王金依舊經常忙得團團轉。
“xiao雄mall”便利店在雄安容東片區的社區街道處處可見,主要開展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便利店、藥店、菜店、早餐店等業態經營,打造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從一開始晚上看到回遷安置小區里微弱的幾盞燈,到現在到處燈火通明,我感受到了雄安的快速成長,心里特別期待雄安新區的未來。”趙王金說。
雄安新區,一座青春之城。一批批有志青年懷揣夢想,踏上這片熱土,扎根在雄安,奮斗在雄安。一座新城正拔地而起,對青年人是歷史機遇,更是使命擔當。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雄安的未來寄托在青年身上,這些青年奮斗者也終將成為這座“未來之城”的脊梁,鐫刻下青春最美的模樣。
新華社記者邢廣利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監測科負責人王英俊(4月26日攝);下圖為王英俊在白洋淀準備利用無人監測船開展水質監測(4月26日攝)。
春日白洋淀,蘆葦青翠,鳥翔魚躍。在雄安監測1號船上,王英俊帶領幾位年輕人將搭載暗管檢測設備的無人船放入水中,小船在遙控器指揮下迅速駛向待檢測水域。高空中,搭載有高光譜遙感檢測設備的無人機與其遙相呼應。
作為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監測科負責人,身為“90后”的王英俊無數次在白洋淀里勘察取樣。大學畢業后他一直從事環保工作,2018年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掛牌成立后,他如愿應聘入職。
“雄安新區一設立,我就夢想著有一天可以投身到對她的建設中來。”王英俊說,他和同事們一道分析水質變化原因,尋找問題解決路徑,為新區科學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
雄安新區,一座青春之城。一批批有志青年懷揣夢想,踏上這片熱土,扎根在雄安,奮斗在雄安。一座新城正拔地而起,對青年人是歷史機遇,更是使命擔當。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雄安的未來寄托在青年身上,這些青年奮斗者也終將成為這座“未來之城”的脊梁,鐫刻下青春最美的模樣。
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雄安容和德輝學校教師袁子薇(4月26日攝);下圖為袁子薇在雄安容和德輝學校辦公室備課(4月26日攝)。
今年27歲的袁子薇是雄安新區容城縣人,她從中國傳媒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畢業后,毅然選擇回來支援家鄉建設,2021年8月正式入職雄安容和德輝學校,從事語文教學工作。
“有別于傳統課堂,這里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去。”袁子薇說,她非常榮幸親身經歷了家鄉巨變,作為青年教師,希望能將自己的教育夢想融入新區教育事業,真正踐行學校“發現發展每個學生的潛能,為其一生的成長和幸福賦能”的辦學理念,為新區建設貢獻力量。
雄安新區,一座青春之城。一批批有志青年懷揣夢想,踏上這片熱土,扎根在雄安,奮斗在雄安。一座新城正拔地而起,對青年人是歷史機遇,更是使命擔當。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雄安的未來寄托在青年身上,這些青年奮斗者也終將成為這座“未來之城”的脊梁,鐫刻下青春最美的模樣。
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石家莊鐵路公安處雄安站派出所民警孫明明(4月28日攝);下圖為孫明明在雄安站候車大廳巡邏(4月28日攝)。
孫明明是石家莊鐵路公安處雄安站派出所一名女民警,年僅27歲的她已有6年公安一線工作經歷,對辦案、檔案管理、治安調解等多項警務技能駕輕就熟,2021年在全國鐵路公安機關警務實戰教官技能比武中成績優異。
身著新款警服,英姿颯爽的孫明明梳著短馬尾辮兒,佩戴著紅色執勤袖章,走路腳下生風,既沉穩又干練。“來到雄安已經有一年多了,每天看著車站熙熙攘攘的旅客,看著一列列高鐵在線路上穿梭,讓我內心的那份堅守更加清晰,那就是對我所選擇的神圣職業的熱愛。”孫明明說,在雄安與戰友們并肩作戰的艱辛和汗水,讓她無比驕傲和自豪。
雄安新區,一座青春之城。一批批有志青年懷揣夢想,踏上這片熱土,扎根在雄安,奮斗在雄安。一座新城正拔地而起,對青年人是歷史機遇,更是使命擔當。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雄安的未來寄托在青年身上,這些青年奮斗者也終將成為這座“未來之城”的脊梁,鐫刻下青春最美的模樣。
新華社記者杜一方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雄安新區容城縣大河鎮黨委副書記曲吉星(4月27日攝);下圖為曲吉星在容城縣大河鎮黨委辦公室工作(4月27日攝)。
2018年,曲吉星從清華大學畢業時面臨著很多選擇,但他最終還是遵從了內心初衷,以選調生身份來到河北雄安新區,今年32歲的他擔任雄安新區容城縣大河鎮黨委副書記。
“作為一名雄安建設者,我相信在共同努力下,雄安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之城。”曲吉星說,過去一年里,他最大的收獲是和同事們一起幫助數萬余名征遷群眾回遷到容東片區,看到他們的笑容和對未來的憧憬,成就感油然而生。
雄安新區,一座青春之城。一批批有志青年懷揣夢想,踏上這片熱土,扎根在雄安,奮斗在雄安。一座新城正拔地而起,對青年人是歷史機遇,更是使命擔當。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雄安的未來寄托在青年身上,這些青年奮斗者也終將成為這座“未來之城”的脊梁,鐫刻下青春最美的模樣。
新華社記者邢廣利 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中交四公局雄安新區啟園項目塔吊司機向慧(4月26日攝);下圖為向慧在雄安新區啟園項目建設工地攀爬塔吊(4月26日攝)。
向慧出生于1998年,是中交四公局雄安新區啟園項目上的一名女塔吊司機。一間兩平方米左右的操作室,一張座椅、兩根控制桿、幾個按鈕,這就是向慧每天的工作環境。來到雄安半年多的時間里,看著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她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剛來雄安時看到這里一片荒涼,現在塔吊林立、機器轟鳴,處處熱火朝天,樓棟如雨后春筍般生長著,想到自己也是建設者中的一員,感覺十分自豪。”向慧說。
雄安新區,一座青春之城。一批批有志青年懷揣夢想,踏上這片熱土,扎根在雄安,奮斗在雄安。一座新城正拔地而起,對青年人是歷史機遇,更是使命擔當。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雄安的未來寄托在青年身上,這些青年奮斗者也終將成為這座“未來之城”的脊梁,鐫刻下青春最美的模樣。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