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雄安新區未來工業設計研究院主辦,金蘆葦工業設計獎組委會承辦,河北省人民政府與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支持的第二屆金蘆葦工業設計獎(以下簡稱“金蘆葦獎”)復評總結會議在金蘆葦獎中方主席何人可的主持下成功舉辦,標志著第二屆金蘆葦獎復評工作正式結束。晉級終評名單與提名獎名單將于9月1日正式對外公布。
面向未來 500余件佳作在線傳播設計價值
今年7月,經過24位初評專家評審,包括根據運輸車場景結合L4級無人駕駛技術,更新了無人車產品+服務系統設計,并實現實際商業運營的新石器無人車 X3;在國內首次搭載感應式無線供電系統,創新軌道交通供電制式的新型無接觸網供電城軌列車;聚焦水下生態系統危機,旨在通過人為制造媒介,完成珊瑚礁移植,從而拯救珊瑚礁的KORAL;聚焦現代社會人們亞健康問題,可以隨身攜帶的智能理療罐;以情景共情重建家居交互新角色,引領家居設計新潮流的抱抱椅等在內的500余件設計作品成功入圍,晉級復評。
這些入圍的作品,雖屬于不同的產業,但是它們均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即聚焦了全球經濟發展、公眾心理健康與生態環境建設等影響社會發展的沖突矛盾,以設計力量助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破社會情感壁壘、改善生態環境建設。
明確標準 24位海內外專家以多維視角參評
受疫情影響,本次復評采用“線上+線下”的評審方式進行。復評評審專家團由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丹麥、加拿大等8個國家的24位專家組成。其中不乏世界知名學院教授、設計組織領袖、設計公司創始人、制造企業科研負責人等。
海外評審專家現場連線參與評審
志愿者現場演示參賽作品
在容城縣公證處主任王志賓、公證員劉洋洋全程監督下,評審專家按照參賽類別分為8組,嚴格按照金蘆葦獎評審辦法規定,圍繞獎項“面向未來,為創造人類美好生活,貢獻東方智慧,傳播設計價值和精神”的宗旨,以參賽作品是否有利于推動“引領產業發展新方向,創造社會生活新方式,助力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目標的實現為切入點,重點從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維度對作品進行評審。
公證人員全程監督
評審專家“線上+線下”聯動評審
最終,評選出122件提名獎作品與43件晉級終評的作品。
國際視野 集全球智慧助力千年大計新征程
金蘆葦工業設計獎組委會秘書長、雄安新區未來工業設計研究院執行長封昌紅對參會的評委表示感謝。封昌紅表示,更多的大件作品與實物作品出現在了第二屆金蘆葦獎復評現場。同時,在今年的工作中,金蘆葦獎越來越多地受到了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等國際相關學院、機構的關注和支持。這代表了參賽者對獎項的認可,也意味著金蘆葦獎邁向了更高的臺階。
談及雄安新區建設,封昌紅表示,金蘆葦獎將一如既往的堅持國際視野,全力打造全球設計高端交流平臺,集中全球智慧,以設計的力量打造“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來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