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urce id="2yk0a"><tr id="2yk0a"></tr></source><fieldset id="2yk0a"></fieldset>
  • <small id="2yk0a"><tbody id="2yk0a"></tbody></small>
  • 
    
  • 來源:
    經濟日報
    閱讀正文

    人工智能發展之路還很長

    2019-12-10 18:31:11 來源: 經濟日報

      原標題: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但核心關鍵技術薄弱

      人工智能發展之路還很長

    在2019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上,與會專家熱議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應用的機遇與挑戰。記者佘惠敏 攝

    云跡科技公司的服務機器人“潤”(Runner)正在等電梯,這款機器人可以用于酒店客服。記者佘惠敏 攝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我國人工智能發展起步較晚,要努力在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突破,主攻關鍵核心技術,強化應用開發,推動形成科技創新和產業應用互相促進。

      當新一輪產業變革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成為產業變革的核心方向。人工智能真如人們所想的那么神奇而無所不能嗎?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需要突破哪些壁壘?

      近日,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主辦的2019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們對這些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并非無所不能

      人工智能近些年處于發展熱潮之中,阿爾法狗擊敗圍棋世界冠軍等標志性事件,讓大眾對人工智能產生了熱切的期待。而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的發展,帶來了人工智能產業的大跨越,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安保、智能語音輸入、智能導航、智能客服等,已經走入尋常百姓生活。

      人工智能的未來會不會“無所不能”?參加2019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的專家們對此普遍持審慎態度,在他們看來,人工智能還有太多瓶頸需要突破。

      算力、算法和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要素。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表示,當前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的很多進展,主要是依靠算力的進步取得的。

      “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接近天花板。”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在本次大會上榮獲2019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他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實際上經歷過兩代,第一代是符號推理,第二代是目前的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這個工具有不可信、不安全、不可靠、推廣能力差的弱點。為了區別于深度學習,我們提出要發展第三代人工智能。”張鈸表示,人類處理知識的能力更強,計算機處理數據的能力更強,發展第三代人工智能必須實現知識和數據的結合。

      “人工智能目前有3個層次,感知智能、計算智能、認知智能,每一個層次都存在很多瓶頸問題。”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宋愛國認為,感知智能這一層,很多元器件工藝有待突破;計算智能和認知智能層面,人工智能仍然在很多方面達不到人的智能水平,這說明數學的基本理論和生物物理的智能認知機理方面,都有許多問題有待突破。

      人工智能是一個基礎研究與應用緊密結合的領域,基礎研究的瓶頸也傳導到了實際應用中。

      “我們在提供算力的時候發現主要瓶頸在于框架,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研發,指導算法發展,從而推動芯片設計。”華為海思計算芯片產品總監王曉雷說。

      “痛點”都在哪里

      人工智能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地位,對于我國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我國人工智能發展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許多專家認為,當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短板在于:產業發展過度依賴開源代碼和現有數學模型,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并不多,中國制造在從“硬件組裝廠”向“軟件組裝廠”蔓延。

      “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特別是基礎理論、底層框架和核心算法方面差距較大。”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研究所副主任盛朝迅說。

      商湯集團副總裁、智慧城市事業群首席技術官閆俊杰認為,差距并不可怕,隨著將來的發展,中國可以追上來,只是需要一個較長的歷程。

      與會專家表示,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上有獨特優勢,如穩定的發展環境、充足的人才儲備、豐富的應用場景等。

      “從人工智能三大要素看,數據方面,國內環境有優勢;算法層面,美國領先一些,但從應用角度來看,國內并不落后;算力方面,我們要做好國產芯片,以及建設基于國產芯片的軟件生態,這條路還很長。”云知聲聯合創始人李霄寒表示,人工智能上游很大一部分鏈條還短缺,是中國需要突破的“卡脖子”關鍵點。

      大會上,清華大學—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評選基地聯合發布了《2019人工智能發展報告》。報告稱,對于我國而言,人才數量在大部分領域領跑第二梯隊,與美國相比,中國高影響力學者數量不足,存在較大的趕超空間。

      還需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的未來應該如何發展?“深度融合”是一個被許多與會專家提到的關鍵詞。

      人工智能技術基礎研究的發展需要深度融合。張鈸院士說起他所在的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發展方向時表示:“宗旨是一個核心,兩個融合。也就是說以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為核心,加強與數學、神經科學、心理學、腦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跨學科交叉融合,致力發展第三代人工智能的理論與方法;還要加強技術與工業、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能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人工智能技術的實際應用也需要深度融合。在大會會場,經濟日報記者看到云跡科技公司的服務機器人“潤”(Runner)用于酒店客服,會自主規劃路線、上下電梯,為住店客人遞送拖鞋、礦泉水、外賣等物品。云跡科技創始合伙人應甫臣說,這款產品是公司將自身在室內定位導航、機器人移動、大數據方面的多年技術積累與酒店客人實際需要深度融合的成果,真正解決“最后100米”問題。“我們已經服務了1000多家酒店,覆蓋了全國130多個城市和全球10多個國家。”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肖京認為,“人工智能最大的價值在于給實體賦能。人工智能發展需要很多條件,其中一些條件只有企業才有,比如說場景、數據還有領域知識等。所以人工智能需要科研機構跟企業深度合作,才能真正做好”。

      與會專家也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在很多行業還沒有實現真正的融合。

      “今天的產業智能化,我個人認為還是雷聲大,雨點小。”百度風投CEO劉維說,人工智能新技術能否真正給傳統企業帶來新能力,能否提高其效率并幫助其迅速打敗傳統競爭對手,才是檢驗新技術是不是真有效的硬標準。

      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不僅需要學科間的合作,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合作,也需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修全說:“現在的人工智能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沒有哪個國家掌握了總體算法,也沒有哪個國家具備了實現這個理論突破的全部要素,需要各個國家科學家加強合作、通力協作,協同攻克人工智能領域的這些科學難題。”(記者 佘惠敏)

    責任編輯: 王曉娟
    關鍵詞:
    +1
    新聞評論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評論僅供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網立場

    為你推薦

    加載更多新聞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38948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久久桃花综合桃花七七网|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76| 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777|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婷婷激情五月综合| 天堂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76|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 天天色天天射综合网|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伊人狠狠色丁香综合尤物|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麻豆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激情综合网五月激情|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色欲天天婬色婬香视频综合网 |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 九九综合九九综合| 自拍三级综合影视|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