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酌,再斟酌,經過近一個月的精心籌備和多次討論,3月26日下午,雄安新區第一屆技能大賽送審方案終于敲定。這將是新區首次舉辦技能大賽,新區公共服務局副局長魏隆姬表示要辦出水平,辦出質量。
24日,溝通賽項、防疫預案和大賽官網設計;25日,進一步敲定賽事細節;26日,實地查看比賽場地,做消防預案……魏隆姬的工作日程表上,每天都標有雄安新區第一屆技能大賽的各項籌備事宜。
她說,自己有信心把這第一屆技能大賽辦好,四年來對12萬多人次的技能培訓是大賽舉辦的基礎。
翻看四年來成堆、成摞的就業調研材料,魏隆姬依然能感覺到新區設立后逐漸顯現出的就業壓力。
2017年,設立伊始的雄安新區在一段時間內處于研究、規劃、論證的階段。當地群眾就業問題亟待解決,“如果不種地,還能干點啥?”“原來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型或遷出了,我去哪里打工?”……有顧慮的群眾不在少數。據統計,當時有1萬多名新區勞動力面臨著就業難題。
“雄安新區有125萬當地百姓,要做好百姓就業這篇文章,讓他們共享發展成果。我們可不是為了一個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2019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雄安新區考察時的諄諄叮囑,回響在新區各級干部耳畔。
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始終把群眾就業創業工作作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要政治任務,加強頂層設計,發揮大部制優勢,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摸排、培訓、搞推介并重,努力讓新區群眾在大規模建設之際有更多就業機會、更多崗位選擇、更多獲得感。
新區公共服務局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全力以赴做好穩就業工作,綜合人社、教育、退役軍人、扶貧等職能,集中優勢解決大學生、退役軍人、脫貧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問題。疫情期間,新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5億元,保障當地群眾上崗就業,開發防疫消殺、保潔保綠、護林護路等公益性崗位、專項崗位及輔助性崗位,累計上崗9107人。
當前,雄安新區以規劃為中心轉向以大規模建設為中心,一大批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釋放出大量的就業崗位,高峰時崗位數量達到13萬個。
在大規模建設之際,怎樣保障用工對接“最后一公里”落實落地?
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成為常態化措施。利用大數據、信息化等技術手段,建立崗位需求和崗位供給清單。搭建線上招聘平臺,實現就業服務“不打烊”。搭建服務企業和重點建設項目用工平臺,形成政府、企業、教育機構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
但僅僅提供就業崗位,還遠遠不夠。
在新區就業工作啟動之初,當地群眾原有技能和新區未來發展所需的技能存在很大脫節,如果不加大技能培訓,就會出現“有崗位卻難就業”的問題。到招聘現場摸底時,成功應聘者人數寥寥。
得幫助當地群眾和雄安新區一起成長!
魏隆姬說,針對新區當地勞動力特點,印發了《河北雄安新區當地勞動力教育培訓實施方案(2019-2025年)》,積極組織開展多層次、多領域、高品質、高水平的職業教育培訓,逐步建立健全覆蓋新區當地城鄉勞動力、貫穿勞動力職業生涯全過程、適應新區當地群眾就業創業和人才成長需要的終身教育培訓體系,致力于打造具有新區特色的新時代一流技術工人隊伍,促進新區當地勞動力多渠道轉移就業,提高就業質量,不斷增強新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準培訓提高就業成功率——新區緊密結合大規模開工建設和建成社區未來投入使用實際情況,引導培訓方向,加大建筑類特種工、技工、物業人員等急需緊缺工種的培訓,適應新區建設需要。
對接優質資源推進培訓提質增效——新區引進京津冀先進培訓師資,建立優秀大眾創業導師庫。開展京雄職業院校交流展示與合作對接活動,促進新區職業培訓機構全面提升。
如今再到基層調研,魏隆姬發現,帶著技能證書、資格證書找工作的群眾越來越多,有的還手握多個證書,掌握多種技能。當地群眾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就業技能得跟得上新區成長的步伐。
據統計,雄安新區設立以來,城鎮新增就業2.41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96萬元。開展60余場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多次組織新區重點項目企業用工服務對接會,提供就業崗位10萬余個,實現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但魏隆姬沒有一刻停歇。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發展之基。她表示,今年新區將繼續突出重點群體穩就業,通過加強有組織勞務對接、舉辦各類招聘活動、公益崗位托底安置、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創業帶動就業等手段,促進新區群眾就業創業。同時,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職教“二十條”和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繼續引進京津冀優質職業教育培訓資源,開展課題研究、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崗位推介等合作,以實際行動落實好“五新”目標,為新區建設發展培養輸送“新人才”。(記者 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