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碼出行、掃碼點餐、網(wǎng)上掛號、順風車預約……智能化服務為日常生活提供諸多便利的同時,也讓許多不會使用智能設備的“銀發(fā)族”變成了“局外人”。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河北省也出臺了《關于做好城鄉(xiāng)社區(qū)教育老年教育工作指導意見》。如何幫助老年人跨過數(shù)字鴻溝?社會、企業(yè)、家庭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一起來看!
政府摸實情,出實招
1. 相關部門應推動與老年人基本生活(出行、就醫(yī)等)密切相關的網(wǎng)站、App等適老化改造,設置大屏幕、大字體、大行間距、高背景色對比、少廣告、少彈窗、少插件、附帶語音閱讀等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點。
2. 擴大相關教育資源供給,依托社區(qū)、鎮(zhèn)街、職業(yè)院校、高校、各類老年大學等力量,組織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就近就地參加培訓,普及智能手機和網(wǎng)絡基本常識,切實提高老年人對智能技術的應用能力。
3. 組織志愿“送教上門”服務,組織招募熟悉智能技術應用的教師、學生和其他社會志愿者,主動入戶、入社區(qū)、入養(yǎng)老機構等開展服務送教,方便不便出門的老人接受培訓。
4. 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拒收現(xiàn)金、拒絕銀行卡支付等歧視行為的整改整治力度,加大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巡查力度,監(jiān)督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yè)性費用繳納場所,確保老年人使用順暢。
5. 用好反詐防詐的法治利器,加大監(jiān)管和執(zhí)法力度,加大針對老年人的網(wǎng)絡詐騙、促銷、營銷團伙、虛假廣告的整治,規(guī)避老年人智能設備使用的風險,營造安全便捷的網(wǎng)絡氛圍,讓老年人敢于放心使用智能手機。
6. “兩條腿走路”,給老年人提供自由選擇的空間。例如,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開設老年人輸身份證、紙質證明專區(qū),方便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無法掃碼的老年人出行;網(wǎng)約車增設“一鍵叫車”或者家人代叫功能,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運等公共交通要保留使用現(xiàn)金、紙質票據(jù)、憑證、證件等乘車的方式;醫(yī)療機構、相關民生企業(yè)要完善電話、現(xiàn)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yī)、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就醫(yī)指導服務;需要提前預約的公園、體育健身場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場所,應保留人工窗口和電話專線,為老年人保留一定數(shù)量的線下免預約進入或購票名額。
7.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尊老愛老的意識,讓社會各界更關注、更體諒身邊老年人的需求,在他們運用智能技術中遇到困難時出把力、伸把手。
企業(yè)想得實,做得細
“科技向善”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也是企業(yè)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企業(yè)應多組織開展老年人智能設備體驗、學習等活動,聆聽老年人的需求;設計制作專門的簡易使用手冊和視頻教程;主動促進、推動手機等智能終端產(chǎn)品適老化改造,切實從根本上幫助老年人解決種種“數(shù)字難題”。
家庭多關心,有溫度
數(shù)字反哺是家庭、子女應該承擔的責任,老人往往對智能設備心存恐懼,或因學不會、記不住操作而懊惱,認為自己“趕不上時代”,也不想拖累孩子,容易產(chǎn)生抵觸、自卑、自我否認的心理。
1. 年輕人應多一點時間陪伴老人,多一點耐心幫助他們學習使用智能設備。
2. 家庭成員應主動幫助老年人遠離套路營銷,向老年人多科普詐騙套路、多聊聊社會動態(tài)、多進行風險提醒,提升老年人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 多關注老年人情感需求、思想心理狀態(tài),及時打消他們的疑慮。
莫道桑榆晚,人間重晚晴。幫助老年人乘上智能快車,享受技術進步的便利與樂趣,是社會、企業(yè)、家庭的共同責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真正形成“老有所樂”的良好社會氛圍。數(shù)字時代,讓我們一起等一等、幫一幫“走得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