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雄安新區建設發展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截至今年10月底,高標準實施177個重點項目,總投資6000多億元,累計完成投資近3000億元;中央企業在雄安設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100余家;白洋淀生態環境持續提升,水質由劣Ⅴ類提升到全域Ⅳ類、局部Ⅲ類標準,水質達到近10年最好水平;認真實施就業創業十大行動,目前累計開展就業培訓12萬多人次。
2.《河北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近日印發。《規劃》提出,打造雄安全球創新高地。積極爭取國家實驗室或國家實驗室的基地落地雄安新區,培育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以雄安新區為核心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建設雄安國際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3.《河北省建設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十四五”規劃》近日印發,提出持續推進雄安新區綜合改革。全面提升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效率,落實項目建設承諾制,實行環評永久備案試點,進一步壓縮項目審批時限,將項目立項到開工建設審批時限壓縮至30個工作日內。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積極推進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實現政務服務事項100%網上可辦(除涉密及不宜網辦事項外)。
4.京雄高速設智慧車道測試無人駕駛,六環至市界段主體工程完工,全線明年底通車。
5.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名單近日發布,雄縣雄州鎮黃灣村上榜。
6.雄安新區公開選調9名專業干部人才。選調范圍為全國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在編在崗人員。網上報名時間為2021年11月27日9:00至12月6日17:00。
7.“十四五”期間,河北省力爭整體科技創新水平再上新臺階,區域綜合科技競爭力明顯增強,全社會研發經費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0%。
8.河北出臺10項措施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和標準實行國家和省級兩級審批制度。任何部門、單位不得違規設立收費項目、審批收費標準。
9.河北省將繼續鞏固去產能調結構成果,深化“萬企轉型”,做大做強省級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
10.今年河北省秋冬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10月1日至11月23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2.2%,達標天數較2020年同期增加2天,較2019年同期增加4天。
11.《北京市關于應對疫情防控常態化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若干措施》近日發布。《若干措施》從減輕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支持、保障企業權益、做好企業服務四個方面優化支持措施,助力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同時要求,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不設置隱形門檻、不以商業匯票等形式支付拖欠賬款。
12.廊坊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在產業協同領域,今年以來,與北京方面共同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等招商引資活動,簽約合作項目82個,總投資877億元,完成投資20億元。
13.11月25日,京津冀三地國家級經開區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合作聯盟成立。聯盟成立后將建立產業協同共建共享、政務服務互通互辦、“放管服”改革互學互鑒、人才干部互派交流四大合作機制,推動聯盟成員中具備條件的經開區推出“跨省通辦”服務,讓京津冀經開區企業未來能夠“進一家門,辦多家事”。
14.《天津市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公開征求意見稿)》日前發布。《方案》提出,到2025年,農村寄遞物流體系顯著增強,基本形成區級寄遞物流公共分撥中心、鄉鎮寄遞物流集散中心、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三級服務體系,實現村村有網點,農產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農村寄遞物流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提高,便民惠民寄遞服務全面覆蓋。
15.“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填補立法空白。將按計劃推動黃河保護、噪聲污染防治、氣候變化應對、生態環境監測等重點領域法律法規的制定或修訂,加快構建與美麗中國目標相適應的生態文明法律法規體系。同時,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相關立法。
16.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部署在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6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更大力度利企便民。
17.公安部近日下發通知,圍繞醫美產品生產經營企業、醫美服務機構、直播帶貨平臺等重點部位和重點環節進行排查,并積極發動群眾檢舉揭發違法犯罪,進一步加大對非法制售醫美產品等藥品安全領域突出犯罪活動打擊力度。
來聽最新天氣情況:
雄安新區氣象臺數據,明天白天到夜間晴轉多云,最高氣溫10℃,最低氣溫-2℃,西南風2-3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