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大力度 深耕細作
廊坊加快完善京津研發廊坊轉化創新體系
近日,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三河市政府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在燕郊高新區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燕郊中心。根據合作協議,燕郊中心將依托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本部創新力量,大力培育符合國家、京津冀及三河市產業方向的高科技企業,促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原創技術在燕郊就地產業化,形成技術研發、產業培育、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發展格局,打造燕郊全球化科技創新基地。
這是廊坊市吸引北京科技成果到廊坊孵化轉化,推動廊坊加快走上創新驅動發展道路的一個縮影。廊坊市市長楊燕偉說,廊坊緊臨京津最豐富的科技資源寶庫,必須把加快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作為重大戰略任務,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大力度、深耕細作,加快完善京津研發、廊坊轉化的創新體系,奮力推動協同創新走在全省前列。
廊坊市現有國家級高新區1家、省級高新區5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3家,匯聚了全市40%以上的科技平臺和科技型企業。廊坊市還擁有以企業為主體的各類研發平臺926家,其中國家級研發平臺2家、省級研發平臺122家,這些研發平臺共開展科技項目7525項,成果轉化約1.5萬項,其中京津科技成果占比超過30%,成為京津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2021年,廊坊市吸納京津科技成果393項,位居全省前列,全市9成的科技型企業與京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穩定、緊密的技術合作關系。
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實現新突破,廊坊市著力建強創新平臺。推進科技型企業與京津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研發平臺,突出抓好航空航天、新型顯示、大數據、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研發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廊坊市科技局局長洪江介紹,今年他們繼續多層面、多領域、多渠道推進區域協同創新,加大與京津共建科技研發平臺的力度,力爭總數突破100家,吸納京津科技成果200項以上,全市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到140億元以上,全力構建與京津深度協同創新鏈。
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廊坊市緊緊圍繞全市“1+5”主導產業和“7+6”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需求,持續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環境、夯實科技成果承接平臺、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深入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通過開展域內企業走進京津科研機構“微對接”和京津專家深入域內企業“問診把脈”等形式,下大力引進域外特別是京津的高科技成果到廊坊市孵化轉化產業化,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與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廊坊市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到9746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12家。今年以來,廊坊市深入實施“微成長”“小升高”“領頭雁”計劃,積極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能力水平,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群體成長壯大,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加力;同時,他們還篩選行業影響力大、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好、年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的高成長性企業進行重點培育,爭取更多企業成為科技領軍企業,形成科技頭部企業矩陣,年內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2380家以上,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80家以上。
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增強創新意識,廊坊市集中力量打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累計爭創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67家、省級“專精特新”示范企業56家,東綸科技、河北視窗、久智光電子、同飛制冷等21家“專精特新”企業細分行業排名全省第一。今年,廊坊市大力實施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培育行動計劃,力爭全年新增“專精特新”企業130家、“單項冠軍”企業10家。
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廊坊市近年來先后制定出臺了30多項、200余條政策措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到廊坊提供了有力支撐。2021年,該市財政安排科技獎補資金1.29億元,惠及企業756家。今年,廊坊市將繼續積極落實河北省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行動方案,強化政策支持和人才保障,促進創新要素加速聚集、創新動力全面迸發。廊坊市將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研究制定鼓勵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一系列措施,讓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凸顯,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8件。(通訊員楊雅淇 記者周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