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加快推進全省氣象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的氣象保障,2022年7月19日,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冀政字〔2022〕37號,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省政府1992年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國發〔1992〕25號文件的通知》和2006年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之后的又一個省政府重要文件。
我省是氣象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省極端天氣多發、頻發、并發,經濟社會發展與氣象影響的敏感性和關聯性越來越強,人民美好生活對氣象服務的需求越來越精細,生態文明建設對氣象保障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但與新發展階段氣象肩負的使命任務相比,我省氣象發展還存在不少差距,加快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十分重要和緊迫。《意見》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李克強總理對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胡春華副總理的講話要求,對標對表了《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河北省氣象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精神,以及省政府、中國氣象局多次對河北氣象事業發展提出的要求,堅持服務河北工作大局,將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相關重大決策部署對氣象工作的要求落實到新階段氣象事業發展中,提出了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明確了到2025年的近期目標和2035年的遠景目標,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河北氣象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二、《意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意見》共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提出了我省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即堅持三個面向——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面向人民生產生活、面向我國科技前沿,明確一個導向——提供高質量氣象服務;聚焦一條主線——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構建一個體系——構建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通過踐行上述發展思路,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保障。《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省基本建成開放協同的現代氣象科技創新體系,氣象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學術水平和影響力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基本建成覆蓋京津冀的立體精密智能氣象監測網、無縫隙全覆蓋的智能數字預報業務體系和普惠精細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監測、預報、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氣象現代化邁上新臺階。到2035年,氣象關鍵科技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氣象監測、預報和服務水平國內領先,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
第二部分,發展重點。圍繞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出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搭建氣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3項重點任務;圍繞強化氣象基礎能力建設,提出建設精密監測系統、發展精準預報技術、加強精細氣象服務、促進數據融合應用4項重點任務;圍繞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提出強化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強化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應對能力、強化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強化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設4項重點任務;圍繞提高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提出提升農業氣象保障能力、提升海洋經濟氣象保障能力、提升交通強省氣象保障能力、提升“氣象+”賦能行業發展能力、提升服務重大戰略能力5項重點任務;圍繞優化人民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供給,提出強化公共氣象服務供給、強化高品質生活氣象服務供給、強化城鄉氣象服務供給3項重點任務;圍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提出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強化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強化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氣象保障3項重點任務。共計6方面提出22項重點任務。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統籌規劃、加強法治建設、加強投入保障”4方面要求。
三、文件提出到2025年、2035年的氣象高質量發展目標,這個目標是怎樣確定的?
目標的提出,一是對標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意見》以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為根本宗旨,以更好服務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戰略定位,以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戰略重點,以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為戰略任務,著力推動新時代河北氣象高質量發展。二是緊扣了河北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戰略布局和政策部署。氣象信息、數據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各行各業。《意見》圍繞我省面臨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機遇、海洋強國建設機遇、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綠色低碳發展機遇、基礎設施建設機遇,深挖氣象信息價值,創新氣象服務模式,努力解決質量效益不夠高、增長動力不夠強等問題,為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提供更加有力的氣象服務保障。三是對標了中國氣象局的要求和先進省(市)氣象發展水平。我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圍繞我省偏遠山區氣象觀測不夠精密、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應用水平不夠高、資料同化能力差距較大、高性能計算能力不足、氣象服務精細化程度有待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不夠高、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缺乏等問題,結合我省發展實際,在征求30多個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2025年、2035年的氣象高質量發展目標。
四、我省氣象事業發展現狀如何?為今后高質量發展打下哪些良好基礎?
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建設氣象強省為目標,全力支持發展氣象事業,氣象工作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實現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我省基本建成了地空天一體化的立體綜合觀測網,地面降水要素分辨率達到5×5公里;實現精細化智能網格預報,0-72小時天氣預報分辨率達到1小時/1公里;暴雨預警信號準確率達到93%,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達到66.5分鐘,公眾預警信息覆蓋率達到98.4%,氣象災害年均直接經濟損失占GDP的比重由上世紀3%降到0.46%。氣象服務已融入農業、交通、水利、能源、旅游、海洋、健康等幾十個部門、上百個行業。成績的獲得、經驗的積累,都為新時代河北全面實現氣象現代化、建成全國氣象強省、實現氣象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氣象高質量發展將如何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先導性社會公益事業,氣象數據信息是經濟社會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省將發展逐1小時更新的數值預報系統、逐10分鐘更新的降水預報系統,發展需求自動感知、產品自動生成、信息精準推送的智慧化氣象服務,打造普惠精細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促進氣象信息全領域高效應用。圍繞糧食安全,將糧食生產、種業發展、高標準農田、特色農業等開展全鏈條氣象服務,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直通式氣象服務;圍繞海洋經濟發展,將建設智能化海洋氣象服務系統和信息發布系統,強化精細化海洋氣象預報預警和信息發布,提升海上應急、海上交通、沿海旅游、海洋牧場等氣象預報服務水平;圍繞交通強省建設,將增強交通氣象大數據融合應用能力,提高高速公路、貨運鐵路、通用航空、海上航運、商貿物流等方面的氣象服務能力;圍繞能源保供,強化電力氣象災害精準預報預警和光伏、風能發電功率預報,建設全域范圍氣象監測支撐體系,助力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圍繞重大工程建設和運行,開展重大工程氣候可行性論證,為提升重大基礎設施抵御極端氣象災害能力提供決策依據;圍繞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立自動感知、智能研判、精準推送的智慧氣象服務業務,推進氣象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滿足人民群眾“衣食住行游購娛學康”全方位的品質要求;圍繞服務重大戰略,建成雄安新區全國智慧氣象示范區,推廣應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氣象科技成果,支撐區域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工程建設、重大活動開展和冰雪經濟產業發展。我省將努力提升“氣象+”賦能行業發展能力,推動氣象服務深度社會各行各業,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